跳至主要内容

你按部就班的人生,为何过的越来越差 关于教育陷阱,工资陷阱,1万小时陷阱和懂王陷阱

 

Bitturing
你按部就班的人生,为何过的越来越差 关于教育陷阱,工资陷阱,1万小时陷阱和懂王陷阱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没有年入几百万,没有豪车别墅,请你耐下性子来把它看完。 01、教育陷阱 不知你有没有意识到,你在学校里寒窗苦读了十几年的教育,学习了十几年的技能,但其实它从来都没教过你——“怎么赚钱”。 你以为大学毕业证帮你找到了工作,让你拿到了一份不错的收入,但这就是在教你“赚钱”么? 错,你所学的内容,全都是在教你怎么去“工作”。 不信你仔细想想,上高中或者大学时,我们每个人都有过“每天学习10个小时”的经历,但是呢,我们学习的是语文、是数学、是英语、是专业课(不外乎理、工、农、医、法、史这些),从来都没有人开一门课教你怎么去当老板。 这些都不是能直接换成钱的技能。 甚至可以说,中学时代的课本里,我们被灌输的认知都是——劳动者最光荣。 但是一旦你踏入这个社会之后,你就会被现实狠狠地打脸,你发现有钱人才能在这社会生活的更好。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以为自己发现了盲点? 如果这么想的话,只能说明你还是有点青涩。 集体的利益跟个人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 你想要的是富足的生活,这个社会却并不需要那么多富人,它需要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零件功能,支撑这个社会稳定地向前发展。 这世界上的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只能支持少数人富裕,如果所有人都富裕了,那最底层的劳动者将会成为最稀缺的资源,社会金字塔就会倒塌。 如果你想摆脱这种困境,我劝你多看一些经济学的书,了解这个社会的资本运行规律,哪怕不当老板,也可以保护自己不会成为资本的傀儡。 02、工资陷阱 问你一个问题: 你觉得月入2万的人富有么? 月入5万的呢? 相信这个收入会让你觉得很高,但你仔细想想,假设你一个月赚5万,在北上广深生活,除去房租、吃饭、交通等必要开支,你一个月大概也就能攒下3万块。 你乍一听会觉得:3万还少么? 但你冷静下来一想,一个月3万,一年攒36万,10年攒360万.....连利息算上,要在北京买下一套120平的房子,也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而且,你还要保证这期间不会出现什么意外,你也不会被辞退。 所以接下来这句话很现实也很残忍,但我还是要说:不管你是北大、清华,还是985、211,只要你还是打工人,就很难大富大贵。 我并不是宣扬教育无用论,我只是在告诉你,以学历提升自己的打工水平去换工资,终究是有一个上限的,年入50万也许就是大多数打工人一辈子都无法跨越的收入上限。 而且打工人的思维永远都是线性的,他们的算法永远都是: 1个月攒5000,那10个月就能攒5万...... 然而这种算法之下的财富积累必然是非常缓慢的。 真正赚钱的人,财富积累的方式往往都是指数爆炸形态的,他也许几年时间都没有赚到钱,但最后1年就赚到了几百万上千万。 而且最操蛋的是——打工这件事,会占据你的大多数时间,让你无暇顾及其它事情。 当你一天的时间都被打工这件事充满以后,你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投资创业,只能日复一日的重复着社畜生活。 所以真正想要摆脱贫穷,不能靠单纯的体力劳动,而是要靠渠道。 看到这里有什么感受? 请不要太惊讶,因为接下来我要说的可能会让你更加惊讶。 别忘了点赞,咱们继续。 03、“一万小时”陷阱 我周围有很多年轻人,每天都活得很辛苦,加班到半夜三四点,连续多少个周末放弃休息,甚至带病上班..... 半夜加班结束离开办公室的时候,还会拍个照发个朋友圈,看起来鸡血满满、十分励志。 但这部分人,大多都很穷,而且一直很穷。 因为这种努力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选择了一种“安逸的奋斗方式”。 他们这种努力,是为老板打工,是机械式地重复劳动(比如普通会计、普通技术员、普通职员、普通中介),这时候不要说1万小时,就是你努力8万个小时,你也很难达到靠这项技能飞黄腾达的水平。 北上广深到处都是机会,他们为了安逸,选择了县城。这里本来就机会寥寥,还充满了交情和潜规则,他们根本就无法进入核心圈子和资源之中。 新兴行业爆发的时候,小白也可以借着风口赚到钱,但他们不愿意去费脑筋学习这些知识,他们宁可继续从事你熟悉的那个夕阳行业。 公司里赚钱的是销售,但他们不愿意奔波劳累,他们选择了后勤、行政。 他们看似努力,实则根本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也不需要学习任何新技能,甚至都不需要承担过多的压力,只需要不停的加班、机械地劳动而已。 这种像驴子一样围着一个磨盘转圈的方式,到底应该算是“努力”,还是应该算“懒惰”? 到最后,他们发现周围的人慢慢都积累了财富,只有自己每天都在努力,却被别人远远甩在后面。 而且越“努力”,就越无法富裕。 因为他们连抬头看看这世界的时间都没有了,只是低着头不停地在原地拉磨。 所以希望大家记住一句话: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个人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进程。 工作的确没有高低贵贱,但收入水平却有天壤之别。选择大于努力,这才是真相。 04、“懂王”陷阱 在接触过很多穷人和富人之后,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规律: 每当我在向他们讲述一件相同的事情时,穷人总是最快反驳我,或者最快以大声来教育我的。 反倒是富人会选择耐心听完以后再作补充,甚至只有夸奖。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即便我讲的内容是和赚钱相关的,他们的反应也是如此。 按理说不应该啊,这些穷人根本就没赚过钱,对真实的赚钱一无所知,他们怎么会如此自信的打断我,还大言不惭地教育我呢? 而后来我才明白了: 正是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他们才会不知敬畏; 也正是因为他们不知敬畏,所以他们才会一直都不懂,才会一直贫穷。 这tm是一个死循环。 听到略知一二的内容,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什么都懂,谈到和赚钱有关的话题,就以为自己就缺一个机会和一点运气。 这种态度导致他们永远都无法虚心学习和倾听,也导致他们无法进步。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没有做过管理,总觉得领导都是傻逼。 但其实你让他们带领公司举办一项联谊活动,策划项目,组织纪律,保证参与度,活跃气氛,他们一个都做不到。 他们对复杂的人性一无所知,却不愿意去学习和接受。 前面已经说了,在正常的学生生涯教育当中,压根就没有教过“赚钱”这回事,在这种底子差的情况下,如果你还总觉得自己多牛逼,不去虚心学习和请教,是不是飘了? 最后,想脱离现状,你必须要思考,有什么能力是你感兴趣的,而且有一定天赋的,训练、实践几年之后你能靠它收钱的。 我之前说过一个观点,一个人的收入如果是你的5倍,那么很可能的情况是,他的工作时长是你的5倍,就这么简单。 当然,我说的工作时长,是指有效工作时间。你在一个公司里打工8小时,真正能对客户产生价值的时间,压缩一下,可能也就有1个小时。 而他每天工作5个小时,但是每个小时都是实实在在地在创造价值。 如果找到了这个能力,那么你要潜心去学习,去实践,去打磨,去应用,熬上个1万小时,它一定会给你非常满意的回报。 等到什么时候,你也找到“正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时刻,这时候你持续投入1万小时,你会发现,人生从此就轻松起来了。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台灣翻譯「一人公司」。這本書真的不錯,也是讓想創業的人,有另外一種思維。 心得附上。

  Evan Lin@LINE DevRel @Evan_Lin · 7月8日 https:// evanlin.com/reading-compan y-of-one/ … 台灣翻譯「一人公司」。這本書真的不錯,也是讓想創業的人,有另外一種思維。 心得附上。

我们这一代人的机会是什么?

  Rey @Rey100001 我们这一代人的机会是什么? 1998年前后,搜狐新浪网易、BAT相继成立,中国互联网时代开启,伴随而来的还有风险投资; 1998年事业单位停止福利分房,开启房地产市场化时代;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增发特别国债加强基建,开始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时代,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辆马车开启;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开启大出口时代,拉动经济的第二辆马车开启; 这四匹马奔跑了二十年,造就了3亿中产阶级,上千万的富豪,无数的创业机会,梦想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2010~2020这十年更是人类历史上最繁荣的十年,没有非典与新冠,也没有伊拉克战争与俄乌战争,全球化越来越紧密,移动互联网吞噬一切,中国的房地产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值。 但是今天,互联网不增长了、伴随的VC没地方投钱了、甚至由于中美贸易战,美国VC的钱都撤走了,房子卖不动了、该建设的基建都建设完了、出口也被G7制裁了,这四匹马都瘸了。至于消费这匹马,没有前面这四匹马赚钱,口袋空瘪瘪的,未来预期也不可控,谁还敢消费呢? 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不禁要问,我们这一代人的机会在哪里?特别是年轻人的机会在哪里?因为年轻人还不能躺平,也没有资本躺平呀。我分析了一些机会点: 1、短视频依然有红利,但那不属于产品人 2020年的短视频会像2010年的移动互联网一样吞噬一切,只要一个领域还没有知名的IP,那个领域就还有机会,说明机会窗口还没有关闭,比如我要在海外办公司,其实我并不知道找谁,因为我不知道谁靠谱,这存在着很大的信息差,我需要一个可信任的人操办这些事情,如果你的短视频能做到让我认识你,我的订单就是你的;再比如我要买保险,我也不知道应该信任谁。比起一个机构,我们更愿意相信一个活生生的人,这是IP的独特价值,如果你有做IP的能力,短视频是一个好的选择。 不过,短视频全是流量运营的事情,里面没有做产品、做技术的机会,2021年我们在抖音做MCN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一点。现在抖音上唯一可以产品化的就是数据参谋类产品,比如蝉妈妈、考古加。 2、生物科技是硬核科学,也不存在产品定义的机会 都说21世纪是生物科技的时代,我认为是对的,其一是刚需,健康与排除孤独,是人类一直追求,但一直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其二是AI、大数据与生物科技的结合,提供了一条新的解题路径,很多生物问

把任何一项能力提升到专业水平的核心就是三件事情:拆解动作,刻意练习,持续反馈。

把任何一项能力提升到专业水平的核心就是三件事情: 拆解动作,刻意练习,持续反馈。 和一位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成功退出两次的前辈交流,也反思自己在多个领域折腾的经验(码农转咨询又回产品,SaaS创业后转乙方企业服务),发现快速掌握一个领域核心技能无非就是这三件事情。 一个普通天赋的人进入体校训练半年后很可能在某项运动上超过一个十年经验的业余爱好者,就是因为专业的培训环境之下拆解动作,刻意练习,持续反馈这三件事情做到了极致。 一 :拆解动作 一个好的导师或者组织培训人第一步就是拆解动作。 把一个整体目标 - 不论是成为好的码农、销售还是成为好的跑步运动员拆解成最核心的几项动作。码农而言或许这会是数据结构/算法/系统设计/操作系统,对销售或许是洞察痛点/客户搜寻/快速建联/找到关键销售节点,对跑步运动员又或许是步伐步频/呼吸节奏/跑步姿势/耐力/爆发力。 不管这个目标是什么,只有拆分成关键动作才有快速提升的可能,不然或许就会像是一个十年的业余爱好者一样只是在重复没有在前进。想清楚我们当下的目标,不管是创业、求职、求学甚至是谈恋爱,找到这个领域最优秀的人或者最被认可的书目,把这件事情拆解掉。 二:刻意练习 拆解出的每一项动作都要进行刻意的练习才能最快提升。 其实我们所吐槽的应试教育在本质上就是对专项能力进行重复训练,养成“肌肉记忆”才能在再次面对这种问题时快速攻克,只不过国内为了千军万马中拔尖还要练习难题偏题,但是这种训练模式在任何一个场景下都是对提升能力了最有效的。 北美大量码农求职也要花大量时间去刷Leetcode熟悉每一种数据结构和算法。咨询和投行找工作也是要不断拿各种technical和behavioral问题翻来覆去练习。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找到自己的薄弱区,并在短时间内专注在提升这个单项能力上。 三:持续反馈 持续的反馈才能找到下一步方向并且增强继续前行的动力。 持续的反馈要体现在两个方向上。微观上每一次练习都要有好的反馈才能更进一步提升进步的速度,就像做了一道错题做错一个动作要学习正确方案一样。宏观上要不断征服一个个小挑战,用无数次小的胜利帮助自己建立正反馈,才有持续走下去的动力。 创业本质也是如此,持续让自己能够看到自己每一步的结果,学习更好的方式同时建立自己的信心,积累资金和人脉资源。